超聲引導下的膿腫穿刺引流術,是一種精準、微創(chuàng)的治療方法。然而,這項操作的成功與否,不僅取決于穿刺的準確性,更取決于能否嚴格控制感染。一個關鍵的風險點在于,如何確保在穿刺過程中,作為定位媒介的耦合劑,不會將患者皮膚表面的細菌(特別是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常見菌)帶入到深部的膿腔中,從而導致感染加重或混合感染。
要確保耦合劑不成為“幫兇”,必須遵循以下嚴格的無菌流程:
嚴格的皮膚消毒:這是第一步,也是基礎。在穿刺前,必須對穿刺區(qū)域的皮膚進行嚴格、徹底的消毒,通常需要使用有效的消毒劑(如碘伏、洗必泰等)作用足夠的時間,并等待其自然干燥,以避免地殺滅表皮的暫居菌和減少常住菌的數(shù)量。
必須使用無菌耦合劑:這是最核心的一環(huán)。根據(jù)YY/T 0299-2022新標準和無菌操作原則,任何侵入性操作的引導,都必須使用醫(yī)用無菌型耦合劑。非無菌耦合劑本身就可能攜帶微生物,絕對不能用于此場景。
正確的無菌耦合劑使用方法:應將無菌耦合劑直接涂抹在已套上無菌探頭套的超聲探頭上,而不是預先涂抹在已消毒的皮膚上。這樣可以避免耦合劑在皮膚上被可能未被完全殺滅的毛囊內細菌所污染。
配合使用無菌探頭套和穿刺引導架:整個操作過程中,超聲探頭必須使用無菌探頭套進行隔離。如果使用穿刺引導架,也必須是經(jīng)過滅菌處理的。
穿刺過程的無菌技術:操作者必須遵循嚴格的無菌操作技術,穿刺針在通過皮膚、耦合劑層進入膿腔的過程中,應避免不必要的來回移動和污染。
平創(chuàng)醫(yī)療的醫(yī)用無菌耦合劑完全符合膿腫穿刺引流等無菌引導操作的標準。平創(chuàng)醫(yī)療的無菌耦合劑嚴格遵循YY/T 0299-2022新標,確保醫(yī)用無菌級別。每一支均采用無菌小支裝,完美匹配單次穿刺操作的需求,杜絕交叉污染。